2024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 全选
    |
    专题策划
  • 费科锋, 潘贤, 刘秉宇 , 杨之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重症医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方案.分析了目前重症医学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重症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痛点.基于物联网数据平台的建设提出解决方案,展望了重症医学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借助物联网,实现医疗数据的全面整合.通过信息化建设,重症医学将迎来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 姚陆晨, 杨郁青, 范佳宁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减轻医生临床压力,提高信息化辅助临床诊断决策水平.方法:运用物联网采集装置,采集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呼吸机、监护仪等治疗设备生命体征和报警信息,设计假阳性报警过滤和临床辅助诊断信息化模型工具.结果:通过实施假阳性报警过滤和临床辅助诊断信息化工具,为医院阳性报警、远程ICU等应用推广提供数据支持.结论:重症监护室信息化辅助决策的研究与应用,可提升临床医生的决策效率,减轻临床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史亚香, 石磊 , 姚朱依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加速发展重症专科信息化建设,提升重症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水平,实现科室质量管理数字化、医院同质管理一体化,根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重症专科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标准化临床业务流程和整合全院数据,设计了包括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院内重症患者早期预警及快速反应平台、远程重症同质化诊疗平台和重症大数据科研管理系统.这一举措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了医护人员的数据提取、整合能力,质控能力,优化了对院内、区域患者的救治能力,助力学科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医院同质管理一体化,形成区域示范带动效应.
  • 莫远明 , 张瑞霖 , 王毅, 张敦明, 余俊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设数字化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重症快速反应信息平台,完善快速反应管理体系.结果:构建急危重症大数据中心、智能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组织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重症快速反应体系,为患者提供智慧、同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结论:重症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全流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患者医疗安全保障,不断推动构建适合我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症快速反应体系.
  • 陈斌 , 胡炜 , 刘东丽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套智能化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辅助诊断模型,及时、高效地辅助医生判断患者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辅助SAP的诊断,便于早期干预,提高预后.方法:收集近3年急诊科及消化内科的122例AP患者的临床数据.将发生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未发生SAP的患者纳入非SAP组.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检验等.将筛选出的指标纳入预测模型,建立两种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比较两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结果:39例(34.8%)患者确诊SAP.通过单因素分析,SAP组具有更高的糖尿病病史比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以及肌酐值;非SAP组则有更高的血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逻辑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了 IL-6、肌酐和FIB.模型的特异度为74.82%,敏感度为80.35%,准确度为76.17%,AUC为0.802(95%置信区间为0.762~0.87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变量选择了 IL-6、肌酐、HCT、D-二聚体和TT.模型的特异度为75.30%,敏感度为85.28%,准确度为78.25%,AUC为0.865(95%置信区间为0.781~0.886).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逻辑回归模型的准确性更佳且两种模型均比评分使用简便.SAP辅助诊断系统的建立,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决策、确诊疾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波 , 张艳 , 张梦娇, 高原 , 潘凌 , 邱德松, 石锐 , 康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分布,探索专科医联体建设新路径.方法:依托5G技术、KVM等技术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与信息中心,联合第三方医学信息服务商共同建设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远程重症协同系统,破解医疗信息跨院安全传输障碍,开发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实操、远程教育、远程质控5大功能模组,服务13省140家成员单位,提供会诊查房约250例/年,教学直播约200场/年.结论:现有通信相关技术可以成功建设跨区域重症远程协同服务平台,保障患者数据安全,提高远程协同效率,实现医疗资源、教学资源共享.
  • 朱雯 , 李亚光 , 李喆, 周翔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大语言模型技术学习重症医学专科的临床知识,理解和识别临床医疗需求和临床问题意图,并对临床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智能反馈.方法:在通用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医疗大语言模型数据集的设计,并收集大量的医学知识数据进行多任务多阶段的大语言模型训练,实现对重症医学临床信息的智能分析.结果:实现对重症医学临床医疗信息的智能化理解及自动化问答.结论:应用医疗大语言模型技术,结合临床规则库、医学文献等外部知识体系,可构建重症临床信息大语言模型系统,为临床医疗提供科学、智能的信息理解和决策支持,为大语言模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
  • 新技术应用
  • 镇可涵 , 解丹, 彭瑜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实现自动化提取中医文献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医诊疗知识,利用信息抽取技术实现诊疗知识的自动获取并对其进行应用.方法:首先构建中医诊疗基础知识库,然后基于该知识库标注文献样本集,并用样本集进行模型训练,再利用模型抽取诊疗知识并挖掘其诊疗规律,最后以乳腺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选用UIE信息抽取模型进行抽取,其F1值为0.896 9,对抽取得到的诊疗知识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用药以行气活血、疏肝健脾为基本治则,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结论:本方法可高效地完成从中医文献中自动抽取诊疗知识,对中医临床研究有实用价值.
  • 肖春华 , 张礼成 , 丁腊春, 叶恩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电子病历中文字词提取及字词分布规律,探讨妇幼病历中文字词分布规律及特征词库构建.方法:以不同城市的两所妇幼保健医院某年患者全量电子病历为例,按互联网通用词库、医疗术语库、医疗术语分词库、病历分词库、术语及病历分词联合分词库等不同字词库对电子病历样本进行字词对比统计分析,并以此分析提取出妇幼病历字词分布规律及其字词特征.结果:妇幼病历样本统计结果表明,妇幼病历中文字词相对集中、量级有限、分布有规律、字词特征明显.结论:妇幼电子病历中文字词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妇幼电子病历中文字集中在2 000个左右,中文词也是集中在2 000个以内,妇幼特征词共有3 178个,因此以妇幼电子病历为例进行中文字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后期电子病历智能应用与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 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
  • 王雅梦, 陈蕾, 杨立钒 , 刘鲁宁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智能导检系统为客户提供体检服务的有效性,分析客户对系统建议遵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客户使用智能导检系统的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证实本文研究结果.结果:通过使用智能导检系统可减少客户排队等待时间,与预期时间成本低的项目相比,在预期时间成本高的项目中客户更愿意遵从智能导检系统;客户的等待感知成本对其遵从行为有负面影响.结论:使用智能导检系统可提高客户体检效率,医院可通过提高队伍流动性、提供舒适的排队环境等方式降低客户感知到的时间成本,以提高客户对智能导检系统的遵从意愿.
  • 孙雪松 , 顾家荣, 吴明慧, 徐丽婷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使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医院相关后勤管理运行系统的各项资源和数据,提高医院后勤管理的智慧化监管能力.方法:实行"物联网+SPD"管理模式,通过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使用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设备,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一体化智慧管理.结果:实施院内特色智慧管理之后,试剂库存及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物资管理状态可视化水平,提升了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结论:"物联网+SPD"管理模式为实现全试剂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控以及数据获取,提高后勤服务的智慧化监管水平.
  • 丁子哲, 刘丹, 朱凤超, 岳辉, 闫丽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数据中台技术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运用数据库实时同步技术、总线矩阵技术、指标解耦分离等技术建设了元数据中心、数仓模型中心和数据指标中心,并使用专业BI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该平台提供实时运营数据,能够满足医院在病种管理、DRGs管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等级评审指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结论:基于数据中台技术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汇聚整合、集中管理和实时分析,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持.
  • 赵艳 , 宋平, 朱立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医疗设备六维管理为目标,提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医疗设备信息化平台,围绕患者诊疗流程、大型设备检查预约、设备成本绩效、设备维保4个核心维度,实现医疗设备的运行数据精准采集、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结果:建成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诊疗流程追踪、医疗设备预约和使用跟踪、医疗设备运行绩效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维保能力优化.结论: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信息化平台应用,能实现提高人员和设备运行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临床流程,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 张铁林 , 范磊 , 彭磊, 张恒振, 李延军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VR智能展陈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中药材虚拟展示平台,实现中医药的网络化教育,探索中药材智能信息化的实现路径.方法:在3D建模技术为基础的条件下,使用C#语言,结合界面交互、文本文字等功能在Unity3D引擎中设计并实现中药材VR智能展陈系统.结果:本系统实现了药材展示、场景漫游、碰撞检测、药材信息查询、切片模型转换等功能.结论:虚拟现实是中医药信息化实施路径的方式之一,此技术有利于中药材远程授课、提高教学效果及传播中医药文化.
  • 智能医学与数字诊疗
  • 林锦聪 , 严亚波, 吴子祥 , 王永韬 , 李毅 , 谢坤杰, 雷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步态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三维步态分析由于设备成本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无需标记、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应用于步态分析,但由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系统的整体了解,使得该技术尚不能得到广泛推广,本综述拟对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分析目前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 吴月芳, 孙培莉 , 束鑫 , 於东军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与人体肺部及呼吸道相关的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氧减状态的准确辨识对于诊断COPD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基于受试人员的6分钟步行数据,本文展开了COPD氧减状态的辨识研究,对每个待辨识点进行特征表示,包括血脉氧饱和度指数、脉搏、血脉氧饱和度指数的窗口特征、梯度特征以及耦合特征,在上述特征表示的基础上,使用数据集来训练用于氧减状态辨识的受监督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严格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辨识模型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全局性能指标AUC达到了 0.8611,可以有效用于氧减状态的辨识,对于COP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数据管理与利用
  • 孙悦 , 龚雄辉 , 陈坚 , 王泽锦 , 廖永新, 周浩, 何霆 , 王华珍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护理活动具有事件语义特性,即包含事件触发词和事件论元.以事件框架为指引,即以动词为触发词,以触发词匹配的动词特征作为事件论元角色,对《护理措施分类(NIC)》第5版的护理活动文本进行事件实例抽取,构建出护理活动事件数据集(NAEV Dataset).NAEV包含16个护理活动事件类型、13个论元角色、15 159个护理活动事件、893种触发词和33 406个论元实例.基于文本构建的NAEV数据集存在事件要素重叠特性,为事件抽取任务增加了挑战性.选取事件抽取领域主流的3个模型进行数据集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在数据集上的性能差异与模型构建原理的差异性一致,这说明NAEV数据集能为事件抽取科研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NAEV数据集能够推动护理领域的事件抽取、事件对齐、事件补全、事件演化等相关研究.
  • 于淼 , 刘丽红 , 齐晓凡 , 满伟 , 周计春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燕赵中医药精华,河北中医药大学开发建设了燕赵医学古籍文献数据库.项目搜集整理14部代表性的燕赵医学著作,导入数据库进行核心病、证、症、治、方、药等实体及实体间语义关系标注,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分析功能,构建完成具有中医文献标注与检索分析功能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检索燕赵医学相关古籍,统计分析古籍核心信息,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结果,便于用户探寻燕赵医家学派的用药规律、学术特色以及各类疾病的证治特点,可为燕赵医学古籍的研读、燕赵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帮助.
  • 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安全
  • 朱佳 , 王忠民 , 赵俊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日益严峻的医院网络安全问题,探讨一种更加安全的网络技术架构.方法: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通过构建零信任安全网关,对前端页面底层代码进行持续动态变换,对浏览器指纹进行采集,采用浏览器类型验证等技术,以验证客户端的合法性,有效对抗各类攻击行为.结果:通过构建零信任安全网关系统,业务系统受到的攻击被有效拦截,数据显示网关上线后的未授权访问拦截数量和拦截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为医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可显著增强医院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 彭沪, 冯东雷 , 许德俊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过程数据可信采集、可信存储、可信分析与可信预警.方法: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过程数据通过区块链存证,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基于区块链的密码学原理,共识机制,与分组技术、保障传染病症状专病数据与交互过程的数据完整、真实.结果:实现了传染病症状监测、处理和预警过程的数据完整可信、隐私安全交互与共享.结论: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过程通过运用区块链和相关隐私安全技术,可以为传染病数据的监测、采集、处理提供可信数据,确保传染病症状监测的安全.
  • 基层与区域卫生信息化
  • 唐彦 , 刘华 , 满航航 , 李中品, 魏来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3): 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3.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展数字健康服务技术体系研究,以达州为例,构建数字健康服务技术体系.方法:从问题出发,采用综述、对比、推演等方法,创新性开展数字健康服务体系技术研究.结果:建立了顶层设计标准、技术架构,明确了数字健康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内容.制定了与智慧城市对接、融入及促进其演进的发展路线,并提出了关键实现点.结论:数字健康不仅有效守护人民健康,而且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城互动.由此,达州市数字健康服务技术体系为国家、省提供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