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 全选
    |
    专题策划
  • 史森 琚文胜 韩冬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我国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实施方法,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信息惠民提供参考。方法:以现场访谈、问卷调研、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政府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中的政策、信息化支撑、成效、我国医院信息惠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信息系统联通、数据共享、线上线下融合,以及业务的重构,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材料简化、流程优化、方式多样、成本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医疗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结论:医院可以借鉴政务服务改革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推进我国医院信息惠民更加规范化、智慧化。
  • 任海艳 王力华 周家成 李俊伟 吕晗 张光亮 牛宇翔 郭欣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6-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传统门诊服务中心的弊端,实现门诊患者通柜服务“一件事”改革。方法:利用单点登录、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实施统一窗口设备、新建排队叫号系统、优化打印功能、优化毒麻卡管理、整合登录、开发智能助手等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实践举措。结果:打通了各业务系统之间壁垒,实现了门诊患者通柜服务“一件事”,提高了服务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论: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实践举措对实现门诊患者通柜服务“一件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李超峰 潘泽韬 苏亚男 丁小倩 何仲廉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大模型和互联网技术,优化门诊特殊病种申请与认定流程,提高异地门诊特殊病种认定效率,解决传统医保认定中门诊特殊病种申办流程繁琐、效率低、操作难等问题。方法:设计门诊特殊病种电子申请单和人脸识别智能审核功能,实现门诊特殊病种认定的线上办理;构建医保政策知识库,利用大模型实现智能病情摘要和政策审核,建立智能核查机制。结果:实现门诊特殊病种申办全流程自动化和全量数据全面核查的管理闭环,异地门诊特殊病种认定人次直线上涨,得到医保中心及同行高度认可。门诊特殊病种患者认定业务办理,将线下5个步骤全部优化成线上办理,业务办理时间从多天往返缩短到5 min内,就医满意度提高;平均审核时间由106 min缩短到3 min以内,自助结算率大幅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与各方沟通成本大幅减少,退费差错率大幅降低,打印耗材消耗减少,节约运行成本。结论:通过应用大模型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多部门协同服务,有效提升门诊特殊病种申办效率和精准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徐计德 黄阳君 高原 张光亮 周诗国 王力华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完善医院生命统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医院信息化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应用。方法:灵活运用CA电子签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和微信小程序等与医院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和CDSS相融合来简化医院生命统计工作流程。结果:成功实现《死亡医学证明书》登记、报告、签发、审核、归档、上报的全流程信息化,简化了部分工作流程,减少了医务人员工作量。结论:医院生命统计的智慧化创新实践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 曹磊 唐韬 叶海涛 汤涛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2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住院过程中患者就医效率低下、满意度不足、信息系统数据孤岛等问题,以“患者体验驱动、技术深度赋能”为核心理念,整合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融合人工智能、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业务整合、流程重构与场景创新,打造一体化信息中台,实现患者住院期间全覆盖的智慧服务应用。住院智慧服务一体化平台将院前、院中、院后的核心功能模块进行统一整合,在移动端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康复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平台实施后平均每名患者入院办理时间缩短30 min,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20%,投诉率下降70%,电子发票使用率达00%,年节约纸张1 000余万张。
  • 孟振 蔡崇武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31-36,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政务服务改革背景下,医院构建职工入离职“一件事”服务新模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与协同治理现代化建设。方法:统一人事数据规范,打破系统数据壁垒,实现人事、HIS、财务等多系统深度互联。重塑跨部门业务流程,推动各职能部门高效协同。在数据治理基础上,推进流程治理与组织治理融合,实现入离职服务体系的系统性重构。结果:浙江省肿瘤医院80%以上的职能部门实现入离职事项线上流转与即时办结,办理周期大幅缩短,职工满意度提升。结论:浙江省肿瘤医院通过实践探索出了职工入离职“一件事”服务新模式,为国内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

  • 张敦明 潘一夫 张瑞霖 潘宏伟 李礼安 余俊蓉 王禹尧 王毅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37-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线上线下一体化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的创新构建与临床实践,为疑难病诊疗提供可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方法:通过构建“患者端-医护协调端-协诊端-管理端”四端协同架构,整合门诊、住院、互联网医院三大服务场景,采用“先线上预问诊,后线下集中会诊”的服务路径,重构疑难病诊疗数字化闭环全流程。结果:截至2025年6月,已组建55个MDT团队,涵盖442位多学科专家,累计完成线上MDT咨询3 200例,其中线上会诊登记1 658余例,3~6个科室的协作模式占比达88.6%,实现诊疗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结论:线上线下一体化MDT模式通过数据互通与流程再造,突破了传统诊疗的物理空间限制,显著提升了疑难病诊疗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 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
  • 陈文迪 施宏 庄立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偿献血“三免”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减免手续繁琐、省域内跨地区信息不畅、执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宁波市中心血站开发了浙里办“献血优享”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动态二维码对接和多源数据归集等技术实现献血荣誉证电子化,构建了“三免”政策服务闭环。系统运行后,受益者可在宁波市通过扫码实时核验享受政策优待,该创新模式获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 陈慧 金鑫 殷伟东 黄钊 马力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48-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公共卫生机构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问题,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合规性和运行效率。方法:首先通过对单位现有管理体系进行需求分析,识别出预算管理、财务收支、采购管理等环节的不足,进而设计了一套涵盖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解决方案,采用“1个平台+ N个功能模块”的架构模式,结合微服务架构和数据分析技术,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模块的协同工作。结果:系统实施后,显著缩短了经济活动处理时间,财务报销审批时间从7~10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工作日,预算编制与审批时间减少了50%以上。同时,预算超支、报销不合规等财务风险也得到明显控制。结论:系统有效提升了经济活动运行效率,强化了成本控制能力,保障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并为未来单位内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能化支持。
  • 李惠璇 郭欣 张光亮 马基远 王力华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5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基于OA流程的门诊排班管理系统,高效完成排班与停诊申请,提升出诊管理效率,并确保排班准确性与停诊及时性。方法:结合门诊排班实际业务现状,开发一套内嵌于OA系统且支持移动端审核的门诊排班管理系统,并与医院信息系统在线整合自动生成号源。结果:科室通过OA系统有序且方便高效地完成排班申请与审核工作,不再受限于医院内部网络与设备,及时更新HIS号源。结论:门诊排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提高了各临床科室与门诊办的排班工作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为进一步探索门诊智能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 王晨 于晓珑 朱静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61-7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实现医院协同办公平台的全国产化改造,验证国产化系统在大型综合医院的技术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现有平台进行分析,对系统运行中涉及的所有软件、硬件进行逐项识别,然后使用与之对标的国产化信息技术与硬件,逐项进行适配改造,最终实现全环节的国产化替代。结果:实现了协同办公平台的全国产化改造,系统上线后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协同办公平台在国产化技术体系下的可行性,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国外技术体系的依赖,更为大型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的信创改造提供了可复用的实施路径和关键技术方案,对推进医疗行业信创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 智能医学与数字诊疗
  • 张洪实 林燕娟 黄耀奎 陈佩松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7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个用于检测早期胃癌(GC)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高效人工智能(AI)系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57例患者,包括109例训练集、28例时间验证数据集和20例外部验证集。通过ROC曲线评估了CNN系统在检测患者早期GC中的性能,并比较了CNN系统和内镜专家的性能。结果:对于验证数据集,CNN系统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大于85%。CNN系统的特异度为81.7%~90.3%,阳性预测值为80.5%~90.5%。ROC分析显示,CNN系统在验证集(AUC=0.906~0.923)和早期GC的三个亚组(AUC:0.920~0.946)中具有优异的诊断性能。内镜专家组在结合CNN系统后,诊断准确度(87.3% vs. 94.3%,P = 0.002),敏感度(82.7% vs. 97.4%,P  = 0.001)和阴性预测值(85.4% vs. 97.9%,P = 0.002)显著增加。实习生组在结合CNN系统后,诊断准确度(73.6% vs. 96.2%,P <  0.001)、敏感度(50.2% vs. 94.7%,P < 0.001)和阴性预测值(66.7% vs. 94.9%,P < 0.001)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基于CNN的AI系统在验证数据集中表现出出色的早期GC检测性能,并将实习内镜医生的诊断能力提高到与专家相当的水平。
  • 黄波 何怡曦 代亚星 王明华 赵攀 任亦星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78-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基于实时数据追踪与预警模型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构建及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实时数据追踪与预警模型的虚拟仿真系统由硬件层、数据采集层、算法与模型层、交互与可视化层以及教学管理层构成。选取川北医学院修读普外科课程的三年级在校学生12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示范+手术视频观看+实验室实物器械练习),实验组则在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后,利用基于实时数据追踪与预警模型的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操作训练。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后理论与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学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显著升高(t = 7.765、7.020,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器械操控能力、突发状况处理能力、关键步骤完成信心、训练效果满意度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577、5.661、11.996、13.676、12.712,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教学方式、内容丰富度、反馈及时性、教学实用性、沉浸感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6.697、18.652、12.961、17.021、20.075、15.099,P<0.001)。结论:基于实时数据追踪与预警模型的虚拟仿真系统实践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普外科教学质量、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
  • 数据管理与利用
  • 姚华彦 何萍 崔斌 徐博 孙文 路平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8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上海市37家市级医院的临床诊疗数据,探索适用于真实世界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治理方法。在保持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满足临床分析和查询的数据,构建临床病种主题库,为相关的医学研究和回顾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亦为其他区域构建同类病种主题库提供参考。
  • 周崇云 李盼飞 王一帆 崔唐明 孙美玲 李海燕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9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发一款数据挖掘处理系统,提高数据挖掘效率和质量,丰富数据挖掘内容。方法:详细分析当前数据挖掘的方法、流程和软件,结合中医药信息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建立数据预处理的标准化库,通过Python实现数据挖掘的预处理和计算,通过提供接口文件与主流的数据挖掘专业工具实现互联使用。结果:中医药数据挖掘处理系统可以高效快捷地实现中医药数据的预处理及相关结果计算,并为SPSS Statistics/Modeler、Origin、Cytoscape、VOS Viewer、WPS/Excel等多种数据挖掘软件提供交互文件。结论:中医药数据挖掘处理系统通过标准建库提供的快速处理能力可以简化预处理步骤,让研究者只需关注数据挖掘的具体内容和研究,进而提升数据挖掘质量,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 谢海霞 李芙兰 于天爽 汉瑞娟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96-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智慧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8日收录的智慧护理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2.R6和VOSviewer 1.6.2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045篇文献,中文225篇,英文820篇,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我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但美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更大。目前,智慧护理研究热点包括智慧护理技术提升以及智慧护理在临床实践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结论:我国智慧护理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相关学者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体现个性化服务、注重人才培养与跨界合作。
  • 互联网+医疗健康
  • 杨路 王雅楠 莫贺龙 陈律威 王巍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05-108,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升互联网医院导诊的效率与准确度,改善患者诊前体验。方法:应用BERT模型进行预训练、微调和验证,待模型符合要求后部署至互联网医院导诊系统,实现智能导诊功能。结果:2023年累计完成导诊4万余次,平均准确率保持在84%左右,智能导诊时长较人工导诊显著缩短,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效率。结论: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患者实现快速导诊,同时提升了医院效率。
  • 陈国鹏 康宁 袁薇 许晓璐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09-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并应用一种提高掌上医院网络服务可靠性的方案。方法:通过分析现有掌上医院网络服务系统的不足,采取增加多互联网出口设计、可用性自动检测模块、业务类型智能负载模块、部署Web应用防火墙等多重措施,设计了更高可靠性的掌上医院网络服务系统。结果:通过设计提高掌上医院网络服务系统的可靠性方案,在实际网络环境应用测试,显著降低互联网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长;针对应用层攻击的有效防护和可视化的安全运维视图则有助于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实现了掌上医院网络服务可靠性的提高。结论:掌上医院网络服务可靠性方案的应用,实现了网络服务可用性的提高和安全运维效率的提升,也可为该类架构的业务系统建设或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基层与区域卫生信息化
  • 张志坚 赵敏 孙中海 何治强 苏贵平 杨敏
    中国数字医学. 2025, 20(9): 115-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连续化管理。方法: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跨域预约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与高效利用。结果:患者平均候诊时长从90 min 降至27 min,缩短了70%,跨院区患者累计减少往返15万余次。结论:基于动态资源全自动管理与智能预约的医联体跨域预约服务,通过科学管理,显著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降低了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