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 全选
    |
    专题策划
  • 俞思伟, 傅马, 冯露漪, 龚文涛 , 贺松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受到国内外卫生健康领域的高度重视.自2020年中央网信办启动国家区块链卫生健康特色试点项目遴选以来,我国区块链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卫生健康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应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块链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趋势.
  • 薛锦, 叶志宏, 师庆科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区域医疗机构在基础数据和标准字典交互与整合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方法: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鉴权和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基础数据和标准字典交互,合理阐述主数据平台在区域医疗管理中的运行机制.结果: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区域医疗主数据平台设计,消除了不同医疗机构间基础数据和标准字典的差异性.结论:基于区块链的区域医疗主数据平台可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和资源分配.
  • 刘炜, 李为, 黄文婧, 郜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健康数据共享模式面临效率低下、缺乏监管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国家对健康数据合规开放共享的要求,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健康数据开放共享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通过引入这两种技术构建个人健康数据钱包,结合工业互联网高效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及不依赖第三方公信力的特点,建立基于数据钱包的数据开放共享模式,实现对健康数据的可信流转,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分享其健康信息.结果表明该数据开放共享模式可满足"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要求,将健康数据所有权归还个人,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能够为健康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 邹淘 , 梁会营 , 李丹 , 刘昭欣 , 廖天正 , 林晓兰 , 梁铭标, 杨小红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区块链技术,使临床试验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可进行分步溯源,提升数据的可信度和质量.方法:运用区块链共享账本、隐私保密技术对药品在临床试验期中的流通进行登记,使临床试验全生命周期数据溯源成为可能,结合对象标识符(OID)技术对临床试验药品进行赋码,对在临床试验中流通的药品进行数据流通标记.结果:初步完成了基于区块链的临床试验研究系统的建设框架.结论:基于区块链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可有效解决临床试验数据流转管理过程中的现实痛点,包括数据信任、数据流转可追溯性、数据传输速度和数据处理质量等问题,有效提升临床试验数字化程度.
  • 王存库, 陈光焰 , 傅丽雅 , 许德俊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朱春伦 , 唐玲 , 邵维君, 许德俊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协作平台,实现异地医疗信息可信共享与医疗协作.方法:通过对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信息共享技术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分析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业务架构,构建服务平台,并基于跨地区协作联盟,给出跨链技术结构.结果:在上海、宁波的跨地区医联体电子病历及个人健康档案共享实践证明,基于区块链的异地医疗信息共享技术科学有效.结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异地医疗信息共享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支撑远程医疗协作、跨地区健康管理、临床科研协作等应用.
  • 数字医学基础研究
  • 陈松景, 吴思竹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构建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肺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合健康调查和基因突变数据,识别老年分层人群的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在戒烟超过5年后,肺癌发病风险都有显著下降,其中60岁以上男性携带C>A/G>T突变组肺癌发病率下降最明显,下降率为38.6%.结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研究可为老年肺癌预防干预和早诊早治提供理论支撑.
  • 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
  • 马力, 苏逸飞, 陶震寰, 殷伟东, 殷悦楚楚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更好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进行防控,节约医疗资源.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控平台,该平台整合清洗儿童哮喘患者的数据,建立儿童哮喘专病数据库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进行建模防控.结果:通过知识图谱建立了儿童哮喘基础知识库;对560例患儿进行建模,预测准确率达到87%.结论:儿童哮喘防控平台实现了对患儿的有效管理和预防控制.
  • 宓林晖, 袁骏毅 , 娄洁琼, 李波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日间手术模式下,运用信息技术落实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推动日间手术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日间手术流程为主线,结合信息共享、协同排程、可视化等技术,构建日间手术智慧管理平台,覆盖从门诊初筛至出院随访的全生命周期环节.结果:平台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共支撑337例患者完成日间手术治疗,日间手术院前检查平均时长约(182.65±6.37)分钟,麻醉评估时长约(15.39±2.74)分钟,1天之内即可完成所有手术准备工作,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结论: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日间手术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转型.
  • 周静, 林华 , 徐进, 柏斗胜, 徐道亮, 束余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的手术排程方案能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从医院手术室面临的"资源利用不均衡"的实际问题着手,探索建设智能化手术排程平台的方法,并思考其落地实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智能化手术排程平台构建的多阶段手术调度模型支持医疗组进行两轮"抢单",可充分利用手术室空余资源,提高黄金时间利用率并减少平均每日超时手术间个数.建设智能化手术排程平台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运筹学思想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 智能医学与数字诊疗
  • 张坤 , 张震江, 彭芳, 徐昊淼, 严云卷, 张梅奎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发展迅速,远程医疗在非接触性医疗、跨地域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与远程医疗的结合将为社会卫生事业带来深远影响,并不断促进医疗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本研究梳理了人工智能在远程眼科、远程皮肤科、远程心电监护及其他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疾病远程筛选、远程治疗、远程监测等,提供实时术中辅助决策、指导用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简化患者就诊流程,降低就医费用.随着通信技术、医疗物联网、远程医疗平台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工智能在远程医疗应用中将进一步提高精确度,扩大应用范围.
  • 数据管理与利用
  • 张艺敏 , 吴一丹 , 叶祺 , 林涵青, 邱斯奇 , 吴智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一套质量控制策略,使缺乏专病数据管理平台的医院通过较低的技术门槛来评估专病结构化模板数据的质量.方法:通过672例确诊后直接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数据的训练,形成一套基于函数的"模板-条目-字段"三级质控方案,分级评估从专病结构化模板采集并整合的数据.结果:结合人工复核,总结了不同时点模板数据缺失的客观现实因素,与主观可改进因素相区别.结合临床反馈与改进,乳腺癌专病结构化病历模板的使用比例提高了 30.7%以上,手术术式描述从43种简化为12种.保留了更多结构化诊疗数据,提高了数据字段规范化的程度.结论:三级质控策略实施技术门槛低,有助于提高专病结构化病历模板的使用率,促进底层数据治理,提高数据的科研转化价值,可作为医院或专科实施专病结构化数据质控的备选方案.
  • 互联网+医疗健康
  • 易雯婧 , 林宏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全球远程医疗障碍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促进我国远程医疗发展提供国际镜鉴.方法: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提取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7日收录在SCI-EXPANDED中的相关文献,经筛选后共纳入818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1.6.19对筛选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和高共被引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对远程医疗障碍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性的保障、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缺失、患者体验不佳、医疗成本较高和政策不完善、数字鸿沟等5个方面.结论:推动我国远程医疗的健康发展,应当从加强政策支持和降低远程医疗成本,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质量,健全远程医疗法律法规制度,加强远程医疗数据保护工作,缩小"数字鸿沟"6个方面着手.
  • 徐晋 , 赵春华 , 费雪刚 , 谢陈孝, 金骏 , 赵骏峰 , 闵寒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多院区多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建设难点,采用敏捷开发方式构建一体化模式以降低运行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方法:结合各院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现状和未来建设方向,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分步完成系统开发,通过一体化硬件部署和集中化管理,对互联网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结果:成功构建多院区多个HIS下的互联网医院,提供了同质化互联网医院服务,满足了医院线上医疗的发展需要.结论: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开发效率,并且有助于降低医院建设和管理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和医院管理效率.
  • 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安全
  • 王天罡, 卫荣 , 李晓亮, 王凌飞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某医院基于同频组网的分场景无线零漫游改造方案,无线网络整体仍采用集中式管理的AC+AP架构,内外网采用同一套物理AP实现WLAN信号覆盖,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SSID及虚拟局域网实现内外网业务的隔离.该方案实现了医院医疗业务和互联网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同时网络质量显著提高,且通过企业微信统一认证实现了医院教职工互联网一键接入,可以满足未来较长时间内无线网络业务的发展要求.
  • 刘阳 , 翁昌晶 , 冯标斌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1): 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1.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针对医疗行业网络安全事件只能事后补救而无法事前预警,解决存在的投入产出比低、绩效难以量化等问题,构建可见、可知、可管、可控的智慧医院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体系.方法:通过态势感知平台、安全运行队伍、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操作流程等多个维度的技术或管理方法构建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体系,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机制有机结合以实现安全保护.结果:在安全管理制度的指导下,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结合实战化态势感知平台对安全事件的精准定位,依托高素质的安全运营队伍,高效处置,快速应急响应,使智慧医院的网络实战能力得到真正体现.结论:通过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形成对医疗业务系统安全运营全过程的有效感知,为医疗业务开展创造更加可靠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