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15
  

  • 全选
    |
    专题策划
  • 刁仁昌 , 石斌 , 卢旻 , 陈晨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破解新医保部门赋予职责和传统管理手段的不匹配、医保基金监管高压和常态化监管手段的不匹配、医保精细化管理和改革落地保障手段的不匹配等问题,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建设全流程一站式的医保大数据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归集,对医保数据进行全面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并基于业务应用需求进行数据加工和多跨协同共享,构建"一数一源"的中枢化数据资产体系和统一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支撑医保数据分析应用和数据价值挖掘.南京医保大数据平台通过全领域数据汇聚、全方位分析展示、全流程监管服务,赋能集中采购、集中结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监管等业务,南京地区"群众享实惠、医保提效能、医院获发展、药企得成长"的多赢局面初步形成.
  • 朱庆红 , 徐建军, 何薇, 马洁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医保大数据平台发挥数据化引领作用,破解基层治理信息化手段不足难题,结合"15分钟医保服务圈"工作要求,建设开发"医保地图""街道要情""社区要情""政策查询"等模块,为基层经办人员提供街道社区医保医药、医疗信息实时查询,精准定位应保未保人员、困难救助人群,开展工作考评,宣传最新医保政策,助力基层医保工作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服务参保群众.
  • 裴晶 , 邰侠, 汪茂艳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DRGs支付方式改革背景,探索建设DRGs智能管理系统,从多层次、多角度做好数据分析和利用,为实现DRGs精细化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以DRGs支付方式改革数据为基础,以业务管理经验为积累,从医保管理、医院管理、受众需求层面,构建DRGs运行分析管理模块.结果:DRGs智能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全市DRGs运行、管理、结算、监管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医疗机构可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及同级同类医院的运行状况,从而发现自身运行问题,进行填遗补缺.南京市医疗机构服务质效得到有效提升.结论:智能化手段赋能大数据管理能够助力DRGs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南京市DRGs运行质效.
  • 孔锦萍 , 高敏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织密织紧基金监管防线,适应信息时代的精准化、智能化监管需求,南京市医疗保障局以医保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全面打造医保基金智慧监管新体系.方法:运用微服务技术、云计算技术、医学人工智能核心能力构建智能监管一体化平台,通过全面展示基金运行信息数据,建立全方位智能监管规则指标体系,建立大数据监管模型,对基金运行风险全流程闭环处置.结果:基金运行安全可控,支付方式改革平稳实施,骗保行为受到精准打击,实现"三医协同"多元治理.结论:南京医保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全面赋能基金监管,有力确保了基金的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 丁海霞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医保信息化大数据为切入点,将数据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医保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促进院内多维度的医保费用和行为评价,助力医院医保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结果:医保大数据平台应用后,医院医保DRGs结算核心指标得到有效改善,病组费用结构得到优化,智能审核扣减明显降低,医院药占比、耗占比、自理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医保医师扣分涉及人数下降明显.结论:医保大数据平台精准、多维度的数据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医院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助力医院医保精细化运营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 数字化论坛
  • 陈校云, 杨吉江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医院数字化转型是对医院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医疗及相关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变革的过程,它在医疗信息化发展基础上,强化智能化升级,主要包括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等内容.医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可设定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阶梯式发展目标,在初级阶段与信息化建设衔接、夯实智能发展的数据基础,在中高级阶段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局部应用到全面智能化,从单体医院智能到社会协同复合智能.医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策略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以评价促转型、抓住转型的关键环节、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强化自主可控等.
  • 中国妇幼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 于广军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罕见病由于其发病率低、症状复杂且重叠等特点在诊疗中亟需数据共享,但由于包括遗传信息等特殊敏感信息,目前缺乏细致的共享机制.中国妇幼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专家组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依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儿童罕见病队列数据库及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集合领域专家意见与实践经验,对跨医疗机构的儿童罕见病队列数据库罕见病数据共享提出一套可操作的流程.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儿童罕见病数据使用和共享的管理方面提供思路,并指导其管理实践.
  • 王岳, 陈晨 , 王亚平, 沙琨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医学教育是VR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VR教学.为了解VR技术医学教学应用现状,从教学对象、VR工具、VR资源、技术整合模式、应用方式和评价与反馈6个维度,对20所高等教育机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利用沉浸式VR设备增强和扩展学习体验,并利用自动化评价与反馈,帮助医学生、实习医生、医生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但VR教学仍处于初步阶段,面临运行环境不成熟、教学资源不丰富、课堂教学融入度低、评价反馈工具缺失等问题.为促进VR课堂教学应用,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构建云化具身学习环境,推进标准化优质资源建设、开放与共享,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设计开发评价反馈工具.
  • 数字医学基础研究
  • 李昌镖, 李蓓 , 段永恒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深圳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知识图谱,促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向依赖大量知识和数据的智能模式发展.方法:从多个信息源收集相关内容,利用经过少量标注数据微调后的ERNIE-UIE模型,实现实体关系联合抽取,并将结果存储于Neo4j图数据库,进行应用与分析.结果:利用微调后的模型抽取得到6 787个实体和6 052个实体关系三元组.结论:ERNIE-UIE为垂直领域的低资源大规模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手段,研究得到的深圳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知识图谱能够满足较多情况下的应用场景,为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模板.
  • 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
  • 赵霞 , 张海波 , 温必荣, 任亚颖 , 叶嘉盛, 李小华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平台学科包括手术麻醉、重症医学、急诊救治、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为全院诊疗业务提供整体服务的学科.针对目前平台学科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在平台学科现有分立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平台学科思维,研发平台学科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应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学,建立了由技术模型和数据模型组成的平台学科信息系统架构模型,并以手术麻醉平台学科信息系统为实例,介绍了基于参考模型建立系统架构和数据构成的过程和考虑因素,为其他平台学科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 杨郁青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设重症监护数字化ICU指挥平台,实现市级层面跨医疗机构的ICU统一管理.方法:基于智能语音病历提升电子病历录入效率;通过高清摄像设备与图像识别,减轻人工巡检ICU压力;利用5G的安全性、高性能、便捷性,保障业务安全隔离、医疗数据传输安全,构建完善可靠的安全体系.结果:数字化ICU指挥平台建设了多媒体即时通信系统、多视角智能监控系统以及多学科远程会诊系统,共接入8家市级救治医疗机构的ICU病区,可为全市ICU重症患者提供服务.结论:重症监护数字化ICU指挥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管理及应用模式可为重症医学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 周红, 王巍 , 郑芳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基于护理管理系统的排班系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效果.方法:结合护理人员排班规则和临床需求,设计开发基于护理管理系统的排班系统,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基于护理管理系统的排班系统投入使用后,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人力资源调配更为便利,排班数据得到了精准统计,护理管理人员排班耗时、考勤统计耗时、护理敏感指标统计数据耗时均明显缩短,护理管理人员改动班次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基于护理管理系统的排班系统的应用,提升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
  • 孙婕 , 肖玲, 王泽阳 , 段彦辉 , 李义 , 郭洪霞, 李立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71. https://doi.org/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手术麻醉系统医疗文书进行无纸化归档改造,优化相关流程,满足医院对病案管理的要求.方法:实现医、护、患的电子签名,对所有医疗文书进行电子化改造,明确无纸化归档范围,重塑手术麻醉系统的病历归档流程.结果:通过一系列改造,实现了手术麻醉系统医疗文书的无纸化归档,归档流程严谨、顺畅,无纸化归档率达到100%.结论:手术麻醉系统医疗文书无纸化归档满足了医院对患者病历统一管理的需求,提升了临床的工作效率,保障了病历的完整性,为医院节省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 桂明 , 王恺, 王巍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体检流程,避免体检高峰期出现秩序混乱、人员拥挤的现象,营造有序、公平、愉悦的体检环境.方法:梳理体检流程,设计和应用体检智能导检系统,为客户自动规划体检路径,引导客户有序完成体检.结果:完成了体检导检系统的建设,体检客户根据系统规划的导检路径有序体检.结论:体检导检系统的应用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降低了体检弃检率,释放了导检人员压力,进一步提升了体检客户满意度.
  • 王磊 , 王鹏 , 张蒙 , 王雅颀, 田宗梅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解决医院信息系统(HIS)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差等问题.方法:以变更频繁的门诊挂号收费系统为切入点,运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进行系统重构,探索医院信息系统渐进式演进的方法路径.结果:重构后的门诊挂号收费系统性能提高,资源消耗减少,主要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领域驱动设计方法适用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渐进式演进,对医院推进信息系统更新迭代具有借鉴意义.
  • 智能医学与数字诊疗
  • 刘强, 曹磊, 熊伟, 吴承高, 乐爱平, 刘威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构建的特征加权方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子集,构建创伤性颅脑损伤输血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对临床输血多维数据的异常值与缺失值处理、特征方差与相关性系数计算、特征评分归一化与特征分数加权相加和基于相关性的特征选择(CFS),建立单病种输血大数据的特征加权选择方法,并筛选出最佳特征子集,采用XGBoost算法模型验证特征子集的应用性能.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创伤性颅脑损伤输血大数据的特征加权选择方法,通过对医院3 579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输血大数据纳入的46个特征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6个特征作为最佳特征子集.XGBoost算法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特征加权选择的特征子集构建的模型的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召回率和F1值均高于卡方算法、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特征选择.结论:特征加权选择方法可有效提取临床输血多维数据中的重要特征,可提升临床输血模型预测准确性,为构建输血预测机器学习模型和人工智能开发提供支持.
  • 互联网+医疗健康
  • 赵立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某院互联网医院人工退号情况,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互联网医院退号具体原因及改进策略,改善患者线上就医体验,降低互联网医院退号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以某院互联网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人工退号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退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工退号率为0.4%,其中医源性退号占88.0%,病源性退号占比为4.0%,其他原因退号占比为8.0%.结论:医院应规范出诊行为,加强分诊指引,优化业务规则,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退号机制,改进系统功能,以降低患者退号率为抓手提高互联网诊疗满意度.
  • 蒙华 , 刘国源 , 王冶 , 吴尔律, 张宏亮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药学服务"可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理念创新和药学服务模式转型,实现药学学科优质服务的实时化、个性化,持续扩容互联网诊疗框架下的用药消费主体,精准对接患者多维度健康服务的需求,但在拓展药学工作边界、方法,优化物流配送环节、行政监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如何保障居家用药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在线药学服务的认可度以及覆盖尚未发掘的偏远落后地区市场洼地,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行政监管和信息安全防范,是未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该研究通过查阅"互联网+药学服务"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线上药学服务供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 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安全
  • 姚恒斌, 乔雅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传统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中数据存储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云存储在解决存储扩展、系统容错方面的天然优势,以及块存储的读写效率高、时延低等特点,以解决医疗影像数据长期存储的难题.通过采用混合云架构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级存储,医院侧部署PACS应用服务器并通过磁盘阵列存储"热数据",在云端使用基于IP存储网络(IP-SAN)的块存储网络来存储"冷数据",定期将在线存储"热数据"迁移至云端"冷数据"资源池进行归档,节省了医院数据中心的存储空间.另外,通过块存储标签技术结合HASH校验技术,解决了院内"热数据"向云端"冷数据"迁移过程中确保数据一致性的难题.
  • 朱劼 , 牛劲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诊疗服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中存储着大量医疗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必须确保其安全性才能保障医院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愈发频繁,各类形式的网络攻击层出不穷,特别是网络攻击方向也从传统的由外向内变为由内突破到外,网络安全已成为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新难点.探讨传统网关安全防护所存在的缺陷,探究终端检测与响应(EDR)技术在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EDR技术是指通过在终端设备上部署特定的软件,对终端设备上的恶意软件进行快速检测和响应的技术.通过EDR技术应用,让终端成为防护节点,防护由点到面,由面织网,能有效阻击各类新型网络攻击,进而提高医院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 李曼, 任海英, 郭兆君 , 曹越, 张晨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远程医疗器械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远程医疗器械功能实现依托于现代通信网络,在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下,不同类型的远程医疗器械对于网络性能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其所用的组网方式也需要经过综合考虑后做出合理选择.在研究远程医疗器械组网方式的过程中,针对远程医疗器械的验证测试方案也是成功部署应用远程医疗器械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保障.在针对远程医疗器械构建的验证测试环境中,采用专业测试设备和专用工具对远程医疗器械进行精细验证测试,可以准确评价远程医疗器械在联网应用临床场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基层与区域卫生信息化
  • 马建均 , 许利群 , 潘卫东 , 李家兵 , 杨英, 黄丽 , 陈静 , 赵宇倩 , 陈汶
    中国数字医学. 2024, 19(2): 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7571.2024.0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与管理的云平台,提高筛查效率、覆盖率、检出率,降低研发成本.方法:以微服务技术构建云平台,采用基于AI的病理、超声和影像设备实现快速有效筛查,借助可视化流程设计器零代码配置筛查流程,以5G接入和切片技术保障多模态异构数据的跨院区安全高速传输.结果:该平台可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的筛查资源,减少筛查人员工作量,提高筛查效率和检出率,并能大幅降低新流程上线的研发成本.结论:三级联动的两癌专科筛查医联体平台可在不同医疗资源条件地区高效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